
書名:
故事思考:讓「過程」變得精采,專屬於你的人生設計術
作者:
古川健介
出版背景:
《故事思考》作者,目前為alu Inc.首席執行官,曾任 nanapi公司共同創辦人與總裁,Supership董事,Media Clip總裁。2004年起以早稻田大學學生身份創業,提出「流程經濟」概念並主導多項創新專案。2023年出版《故事思考》,以故事視角探索人生與事業,獲廣泛好評,致力於讓該書成為經典之作。
選擇這本書的理由:
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,在於作者強調「幸福不在於遙遠的目標,而是活在當下的充實與快樂」。它顛覆了我們常見的「先忍耐、完成任務才能獲得快樂」的觀念,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。特別適合那些還在探索「自己真正想要什麼」的人,這本書就像一份清晰的指南或食譜,循序漸進地引導你實現理想生活。更重要的是,在實踐的過程中,你不僅能逐步接近夢想,還能即時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快樂。
適合閱讀這本書的人:
1. 心裡很清楚「應該採取行動比較好」 ,卻遲遲無法前進的人。
2. 沒有特別想做什麼事,就算想到也覺得沒有自信進行的人。
3. 雖然不知道該做什麼,但希望擁有熱情又充實人生的人。
核心概念:
這本書以實用的階段性學習單為核心工具,幫助讀者透過思考與書寫的過程,逐步挖掘內心深處的真正渴望,並引導他們付諸行動。
1. 找出「想成為的狀態」
從「不想成為的樣子」反推,或以「憧憬的對象」為起點,剖析自身的價值觀與理想。
這一階段重點在於打破模糊的自我認知,建立清晰的方向。
2. 設計理想角色的特質與行動
將理想的自己具體化,定義出清晰的特質與行為模式。
接著,以這些特質為基準,在日常生活中模擬與實踐,讓預想的角色逐漸成為現實。
3. 專注於過程的充實感
與其執著於終點或目標,更重要的是享受充實的過程。
實踐中允許自己不斷修正行為,從每一步中汲取快樂與成長的能量。
透過這樣的引導,希望讓讀者不僅能夠逐步接近理想生活,還能在過程中找到即時的快樂與滿足,
讓改變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目標,而是日常中可感受的成就感與幸福感。
個人心得與反思:
本書的第一個學習單要求讀者列出「100個十年之後想要的狀態」。實際執行時,我在最初的階段僅完成了26項目標後便停滯不前,這反映出在目標設定中,「可及性高」的選項往往容易被優先完成,而剩下的選項則可能因「過於微觀」「過於宏觀」或「不具現實感」而產生阻礙,讓我一度覺得無從下手。
然而,書中提到,這份清單其實是需要多年慢慢完成的功課,不需要急於求成。隨著生活的發展和想法的浮現,可以不斷補充與修正。這種「漸進式目標澄清」的方法,讓我在不知不覺中降低了執行壓力,也讓目標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。
即使只寫了26個,這個過程也已經讓我覺得受益匪淺。正如作者所說,這是一種「提高目標解析度」的練習。透過這些目標,我不僅更了解自己,也開始注意到哪些目標對我的意義更深。此外,書中還有一個練習——找出憧憬對象並推測他們的行為模式——對我的幫助也非常大。
這讓我思考:如果是我憧憬的人,他們會怎麼做?例如,想像那些我欽佩的人不會賴床,竟然成功讓我在冬日早晨6點從被窩裡一躍而起,開始一段超慢跑。這讓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,驅動我行動的,不是鬧鐘,而是夢想。這樣的體驗,讓人心情振奮,也讓我看到生活中的小小轉變所帶來的巨大力量。
在行動與反思的過程中,書中提到的「理想角色行為模擬」非常實用。這種方法讓我可以先從簡單的日常行動入手,逐漸塑造出更符合目標的生活狀態。
然而,對於「融入期望環境」這部分的建議,我感到執行起來稍有難度。作者提倡進入自己憧憬的環境,例如創業圈或高端社交圈,這對於那些追求大幅度人生改變的人來說是很實用的建議,但對於我這樣希望進行小幅度調整,增強方向感與充實感的人來說,這一步或許並非必要。
整體而言,這本書以細膩而實用的方式,幫助讀者從「無意識生活」轉向「有意識探索」。它不是給你一個嚴苛的計畫,而是提供一種溫和的指引,讓你在思考與行動的過程中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。如果你已經非常明確自己的目標,這本書的啟發性可能有限;但如果你對未來的方向感到迷茫,或者渴望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更多的充實與可能性,它會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心理工具書。
購買連結:博客來、MOMO購物